东方希望:化工行业的安全样本是如何炼成的?
文 | 周天
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
一块光滑细密、泛着灰色光泽的高纯度硅料,是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,它们从何而来?
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,这些支持最尖端产业的硅料,却有着「不同一般」的身世:来自于大漠深处的一块「石头」,制造过程在本质上非常直白:提炼。
提炼,揭示了硅料制造的本质——化工行业,把粗矿精炼成高纯度硅料,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,而高危属性,就一定会对公司管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。
一次起火就会导致生产线停摆,恢复生产往往要耗时数周,因此带来的产能下降,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市场价格震荡。
这是一个紧绷的传导链路,一根不能断掉的弦。正因此,每家公司都要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来防范可能的一丁点风险,当走在一个制造业厂区时,处处都能看见防微杜渐的用意。
化工行业或许也是人类最不性感的几个产业之一,高能耗、重资产、利润率低,甚至行情低迷时,也不能轻易停产。因为炉子里的化学反应一旦停掉,再恢复起来既难且贵。
拿硅料来看,价格曾经一度达到 30 万每吨,一年后跌到七八万每吨,2023 往后,全行业产能过剩,已经成为确定性事件,即便如此,明知过剩,还得开足马力生产。每一次产能的大爆发,伴随的都是一次行业格局的残酷洗牌。
2023年多晶硅价格走势
也或者说,化工行业的每一块钱利润,都是从能耗节约、风险管控之中「抠」出来的,当产能过剩的周期性大锤随时降下时,降本增效就成了全行业唯一能够抓住的「确定性」。
但过去的 IT 架构并不足以支撑复杂危险的化工行业。
重化工行业里的互联网人不多,能坐在上海精致写字楼里当白领的程序员,往往并不愿意跑到大沙漠的烟囱下与烈日狂沙作伴。
另一方面,化工行业数字化意识不强,缺乏顶层设计,也导致同个集团旗下不同子公司不同部门的 IT 互不相容,各干各的。一套系统就要花二三十万,后期运维另算,有的化工巨头不同分支部门采购数千套系统,找上千人维护,加起来的运营维护成本,每年动辄可以达到数亿。
这几亿,省下来变成利润不好吗?当然好,可是要怎么来实现?
作为重化工行业的龙头,东方希望就在苦心孤诣思考这个命题,并探索出了一条可能的路径。
2016 年之前,东方希望的信息化进展是:建了很多小的单功能系统,当时买不到平台化产品,一直在做,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,负责过全集团 IT 建设的现任东方希望集团数字化采购总经理黄兴胜回忆:集团主要应用系统主要有 OA 系统和 ERP 等系统,没有实现移动端,也没做到平台化。
移动化迟缓其实有安全考虑,化工行业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专注,因而生产区不允许带手机,但副作用是内部沟通还要回办公室查电话簿,发生问题时,沟通迟滞、缓慢。相当于为了安全,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了,把风险和内部协作一起清除掉了。
东方希望上下对此的危机感越来越重,「做了不知道怎样,但不做一定会被淘汰」。黄兴胜负责信息部的最初期望,就是希望首先实现内部即时通讯,保留内部通讯的同时,还能隔绝掉游戏和外界闲聊。这款即时通讯软件里,钉钉就成了当时东方希望为数不多的选择,但没想到,移动化的契机,一下子打开了东方希望的数字化快车道。
对于信息化部门来说,此前的十年之功收效甚微,也让部门有了话语权危机。所以当 2016 年,集团总部力推平台化的数字化时,其他部门第一反应是不太相信这次能做成,因而配合度不高。
但这没有让黄兴胜停下探索的脚步,几个月后,转机出现了。在他眼中,这是第一个让全员刮目相看的尝试,名为「智能物料系统」,主要是帮大宗原材料物料过磅,并完成采样抽检,还包括配套的数字化的叫号系统,可以让司机有序进厂装卸,避免插队或者拉错物资。
过去这样一套系统,是由每个厂区单独自行开发,单个工厂就耗费几十上百万,整个集团加起来总采购费用可能在六千万左右,虽然花费成本如此之高,但是很难做到业务闭环管理,不能满足业务需求。在「智能物料系统」上线并接入钉钉后,费用降到了不到 500 万。
智能物料系统
小试牛刀,东方希望一下就摸到了数字化的脉门,从 2017 年到 2019 年这两年,是快速上新功能的一个阶段,移动化和平台化两大核心诉求都在开发中得到全面贯彻,移动化的钉钉,在其中作为统一的工作台和界面,倒逼了业务流程与底层能力完整地融入一个统一平台。
平台化策略一旦确立,再有新的功能和场景,都能快速开发、云上部署,功能越来越多,黄兴胜发现,一年可以上线几十个应用,人数成倍增长,人才成长也非常快,信息部门本身,也步入快车道,「原来大家都不相信数字化可以提升效率,其次,坦率说,是当时不相信我们这个团队」。
如今,东方希望的数字化部门现在是核心部门,董事长大会小会一提管理必提数字化,内部从来没有这么重视过。
对人力的消耗也在骤降,过去 15 台地磅管理就需要 12 个人管理,现在增加到了 25 台,反而只需要 4 个人就可以管好了。此前十年收效甚微是,每个子公司都搞一套自己的系统,自己掏钱自己维护,最后还不能互通,缺乏全集团的顶层架构设计。
现在有了基于钉钉的顶层设计,居然让财务都出人意料地收到了效果:以前每个子公司都需要工资结算员来算工资,做统计,然后上报到总部审核;现在,总部系统自动采集,只需要集团层面两个人来算,点个按钮,2 分钟内就能算好。
财务只是一种报表,作为拥有数百家子公司的东方希望,还有大量其他的月度、季度、年度的报表,5000 张报表的分增合并,全都在一个晚上完成,没有数字化的时候,想都不敢想。
不仅如此,集团饲料事业部建设的互联网平台——「哪儿嗨」App 上线后,传统的饲料电话订料、手工排产的方式更是一去不复返,客户买饲料也像逛淘宝一样轻松自如,更实现了仅凭二维码,客户就可自助提货。
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,也是成本线。单就安全这一点来说,数字化给东方希望集团带来的变化也是非常深远的。
在电解铝行业,最怕两种风险,一种叫漏槽,一种叫滚铝。产线工人告诉周天财经,以前遇到安全生产问题,往往等事故发生再去维修,以电解铝为例,比如炉子烧透了,肉眼看出来了,再停工停产去维修,通常是三十天完成大修,一个炉子有问题,甚至可能整条生产线都要停产。单个炉子,一天就是数万元的产值,停一个月可能上百万就没了,这还不够,把炉子里的废旧材料全部清除掉,再重新做耐火材料,轻易就能消耗掉十几个人的劳动成本,总的来说,就是低效、危险且昂贵。
传统汇报机制也要负一部分责任,发现隐患后需层层汇报,过去极度依赖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心,如果出现决策不及时,小问题也会恶化成大问题。
行业内有一家化工行业的高管曾透露,它们也是在遇到一起损失过亿的事故后,才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项目。
东方希望的解法是,给每台炉子都装了传感器,搜集电压、槽温、针振、摆动等数据,实时监测异常指标,自动生成趋势分析,最后会直接推送到相关负责人的钉钉上,问题根据等级自动分类,小问题推给组长,大问题推给中层高层,更严重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直达董事长,数字化带来的自动化,让响应时间从 20 分钟,缩短为 5 分钟。
如今,漏炉事故降低了 90%,滚铝的发生率降低了 90% 以上。
「以前是人找隐患,现在是隐患主动去找人了」,IT 部门的定位,也从解决问题,变成了预防问题。
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苗头阶段,从而避免了出事即停产的事后补救模式,这两年,东方希望安全事故率每年下降一半。
黄兴胜也没想到,就是这么一个最开始没啥话语权的信息化项目,做成了全行业内最标杆的项目,业内现在聊起化工行业数字化,第一个会提东方希望,引发大量同行纷纷前来取经。
东方希望集团 CIO 王东说:最早设想是把线下流程搬到线上,只是把纸质单据变成了电子单据,把跑腿变成了邮件,但仍然要多个环节自行判断层层传递,现在,基于传感器、通用平台和编程,一下子打开了自动化的空间。
精准报警自主决策,分级精准推送,在库存管理上,自动计算安全库存,通过算法算出最优的采购组合,自动比价、自动评审直至自动签合同、自动结算。这些都做到了行业首创。仅仅因为数字化采购,就为东方希望集团消除了数亿元浪费。IT 系统的平台化,打破部门壁垒之后,也改变了东方希望的采购模式,由分散采购,变为集中采购,仅集中采购带来的降本就有数亿元。
随着数字化程度加深,人员结构得到优化、库存成本降低、设备应用率调高 3%。王东表示,不要小看 3%,这一点,在化工行业很难实现,在单个项目投资几百亿的重工行业,3% 很可能节约了数亿的资金。
从人找事,变成了事儿找人,甚至提供决策参考,引领人,从信息化到数字化,带来了可计量、可控制、可分析,最后到智能化,IT 部门大有可为的天花板被彻底捅破了。
当这些成为可能,人在车间高危环境里的暴露也就越来越少,制造业的从业者在算法的辅助下,逐步也从蓝领变成了白领,这也符合我们在东方希望调研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:车间的人少了,机房的人多了,高温炉边的人少了,生产效率提高了。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只需面对电脑工作,以前制造业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现象,一眼望去都是中年人,如今,在东方希望的厂区,我们明显能观察到,年轻人又回到工厂里了,传统的制造业也变得更有生机。
数字化的能力还不止与此,当大模型时代来了,新一轮的进化竞赛,又开始了。
生成式 AI,从未以如此剧烈的程度协助制造业的每一条产线,每一个车间。操作工人有了数字助理,AI 代替工人完成初级的决策和基础的推理,从而帮助调度人员渐渐只需要做选择题,而不需要做填空题乃至作文题。
比如,钉钉基于 AI 正在研发的智能报修功能,产品构想是:当产线工人发现安全隐患后,只需对着手机说一句话,由 AI 识别,提取关键信息,即可自动生成维修工单,比如,当工人说,二号地轨小车存在卡住风险,三号锅炉有一个螺丝钉即将脱落,AI 会自动识别设备名称、区分故障等级,并分配任务给相应的责任部门。这套 AI 系统,甚至还能识别方言,这对于说着各色方言的制造业来说,非常实用。
智能工单只是未来图景的一部分。对东方希望来说,从把一个电解槽炉膛实现三维画像,到全工厂的三维可视化,工厂全部的运行细节都将以数字孪生的形式,这是东方希望正在宁夏建设的「未来工厂」的模样。
现在,东方希望已经连接了 10 万个生产现场设备,实现对 7000 个重点指标的实时监控。从设备到人的关系,再到采购合同、资金流动,全方位可视化、自动化最终通向决策智能化。
与此同时,钉钉也在并行进击,今年 4 月,钉钉全面宣布正式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,并正式发布了新功能斜杠「/」,一键唤醒生成式 AI。斜杠应用的四个场景包括群聊、文档、视频会议及应用开发。钉钉将继续为提升企业内部沟通和协同效率而努力,钉钉下决心,要把产品用 AI 重做一遍。在一个 CIO 交流会现场,我们注意到,看完钉钉大模型 demo 之后,许多企业 CIO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有的当场表示,「生成式 AI,我们一定要尽早用起来」。
AI 技术,目前对于制造业来说,还是一道兴趣题,但不用多久,会成为一道必答题,谁先用上大模型,谁先掌握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安全风控能力。可以预判的是:AI 军备竞赛,将在制造业轰轰烈烈的展开。
大模型提供的生产力提升可能是颠覆性的,而落到制造业,首先要试着贯穿融汇到每一个细节,环环相扣,最终带来的是整体效率大幅度跃迁。以东方希望为代表的中国数字化最佳实践已经上了一层楼,但制造业的数字化故事远没有讲完,上完一层楼,摸到 AI 的天窗,发现上面还有九重云霄,接下来,进程会加快,我们清楚,属于制造业的时代真正开启了。
- END -
周天产业分析 原创出品 | techfinsight
专注于科技产业与商业现象的深度分析与趋势解读,亦关注企业家群体与企业文化。
周天财经 精选代表作
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下方关注